DIYGreen 理念

2022-01-02

雖然我常說我在不務正業或是開玩笑說在玩環工園藝系或環工畜牧系,但其實都不是,我仍然是在作環工的研究,並沒有脫離本行,且想解決的是台灣頗難以解決的幾個重大環保問題。作了環工研究多年總覺得自己對於改善台灣環境的貢獻並不大,故幾年前在想我還能貢獻什麼,也就陸續選了台灣三個尚待改善的重大環保問題思考解決之道:

  • 熱島效應:雖然全球有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但台灣溫度上升的幅度高於全球平均值,主要原因是因台灣的城市都有頗明顯的熱島效應,而熱島效應也進一步惡化城市的空氣品質。
  • 回收瓶:此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據英國衛報報導,每分鐘使用超過一百萬個塑膠瓶,此問題甚至有人說即將超越全球性的溫室效應。
  • 廚餘回收再利用:台灣的廚餘回收率仍頗低,只有約7.7%,仍然有頗大的改善空間。

事實上,DIYGreen完全是為了解決環工本業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解決方案。一直沒有什麼時間把DIYGreen理念寫下來,趁連假較有空將其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改善熱島效應

台灣城市的熱島效應主要是因綠地不足,但台灣的城市已被水泥森林覆蓋了,很難增加綠地,因而最好的方法是向閒置的屋頂/陽台/平地水泥地借地來建置綠屋頂,尤其是綠屋頂可隔熱降溫具有很多好處,頗適合在台灣採用,因而約在十年前我決定探討綠屋頂。

但很可惜,投入三年研究後我的結論是傳統綠屋頂不適合台灣(那時頗失望,研究成果也因此不想發表),傳統綠屋頂在台灣應用有三大問題:(1)需要防水:綠屋頂需要灌溉,故在一些國家的綠屋頂規範中要求要先作好防水,但在台灣這一點很難被接受,即使很規矩的在一開始作好防水,也難保之後不會再有漏水的問題(因處在地震帶),且萬一有漏水,覆蓋式的傳統綠屋頂很難查覺,等到問題嚴重時已不太好維護,這是頗關鍵的問題;(2)夜間不易散熱:綠屋頂雖然在白天隔絕太陽光,但同樣的在夜間也讓室內的熱散不出去,而台灣夏天室內仍然頗悶熱,但傳統綠屋頂反而讓熱散不出去(在寒冷地方如北歐及北加州常用綠屋頂保溫,若至這些地方旅遊仍可看到,但台灣夏天悶熱,不能[保溫]), 這也是在台灣應用綠屋頂一個頗關鍵的大問題,唯由於國內建置綠屋頂的大多是公部門,建築大多夜間無人上班,故可能查覺此問題的人還不多;(3)會有污水流出:綠屋頂必然需要澆水,水也必然會流出,且流出的水會帶有土壤懸浮微粒,若有施肥也會帶出含氮磷的污水,都有一定的污染。此外,綠屋頂價格不低及維護不易。

本人研究群因而放棄傳統綠屋頂,又花了數年研發才成功開發了適用於台灣且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回收瓶為基座的新型DIY綠屋頂,其除了具有傳統綠屋頂所有優點( 降溫節能、減緩城巿熱島效應、截留雨水、保護與延長屋頂壽命、吸收空氣污染物、減少噪音、提供鳥類與小動物捿地、增加綠覆面與開放性空間、美觀及增加建築價值等效益 ),也解決此傳統綠屋頂在台灣應用的三大問題:(1)不必防水: 架高沒有接觸屋頂表面,且大部分雨水是流入回收瓶,因而不必防水,由於雨水只有很少比例會落在屋頂,因此會讓屋頂更不易漏水,也因而減少雨水逕流,減輕排水管負荷且讓城市更不易淹水;(2)夜間散熱佳: 由於架高形成中空層,不會把熱悶住,加上白天隔熱,屋頂表面比一般裸屋頂溫度低,因而散熱也比一般裸屋頂快;(3)幾乎無污水:澆灌多餘的水會流入回收瓶中儲存,植栽需水時透過毛細現象由引水條引水上來供植栽使用。DIYGreen套件更讓小一以上的小孩(大班二人合作也能建置)及長者即可建置及維護,建置時間遠比傳統綠屋頂短,且可依需求彈性擴充,維護也很容易。傳統綠屋頂通常只能種耐旱的植物,但DIYGreen顛覆此情形,讓大家可以在屋頂上種菜種花種水果。且非常省水,甚至採用大寶特瓶在新竹以北地區幾乎不必澆水。也不限用於屋頂,陽台及任何平坦面都適用,不必去郊外找地,在自家陽台屋頂即可種蔬果,也是零食物里程最環保的食物生產方式。

原型再利用回收瓶

國內外都用了大量的寶特瓶,台灣若依環保署所統計的回收總重量全部以600cc的瓶子計算,每年約用了45億支,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問題,且還有HDPE及玻璃瓶,它們的回收再利用也仍須要改善。雖然已有不少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將其再製成其他產品,但都需要再耗費能/資源再製,且可能有二次污染。[原型再利用]是最環保的回收再利用方式,尤其是用在環境有益的地方,更增加其環境效益。本團隊所開發的產品可原型再利用回收寶特瓶,除了蓋子以外,整個寶特瓶可原型再利用。 且目前已成功擴及至部分玻璃瓶,近期亦將擴大應用在HDPE瓶上(如義美的2公升牛奶/豆/米漿用的瓶子)。若能大量推廣DIYGreen(全台灣的屋頂/陽台可以容納非常大量的回收瓶),除了可有效原型再利用回收瓶,且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DIYGreen不旦可供生產零里程讓人安心的食物,更具有諸多環保效益,是一個很棒的回收瓶原型再利用方式。

廚餘回收再利用

國內目前的廚餘回收處理率不到8%(由於非洲豬瘟,已在討論是否禁用廚餘養豬,若禁止,回收比例會更少),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本人研究群已成功開發蚯蚓飼養箱,其特點是飼養環境乾淨好維護,蚯蚓能食生廚餘(或無油鹽的廚餘)製造極佳且天然的有機肥供DIYGreen植栽生長,養殖蚯蚓需要保持濕度,下方承接的液肥亦可稀釋後作為肥料供DIYGreen植栽生長,本研究群也已實驗成功應用蚓肥的低維護種菜法(請參見[低維護種菜法 ]網頁說明),讓大家在陽台屋頂即可種出安心的蔬菜,且不太需要維護。

唯蚯蚓不吃有油鹽的廚餘,故仍有一大部分廚餘待消化,因而目前正在開發:

  • DIY雞舍: 正實驗中,預計2019年5-8月公佈第一版,養蛋雞除了可生蛋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消化一部分廚餘或繁殖過多不能野放的蚯蚓。在徐政弘先生指導下,DIYGreen DIY雞舍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即不必清雞糞且不會有什麼味道。主要原因是因採用蚓肥作為地墊,其可分解雞糞讓其不會發出惡臭且不必清理。養雞實務則在徐志豪先生指導下,依目前情形來看,成功機率極高。
  • DIY虻舍:黑水虻是另一個有益的昆蟲,且能食大部分廚餘,也一樣能生產有機肥,亦可供餵雞。國內目前找不到此方面相關研究,目前正請教陳世雄校長及林信仁牧師等專家中,雖然難度明顯高於DIY雞舍甚多,但相信可在二至三年內完成。

DIY循環型都市農園 (極佳的循環經濟示範)

上圖是近期內即將完的DIY循環型都市農園架構示意圖,DIY雞舍(以蚓肥除臭是由徐政弘先生指導)第一版已成功但尚未公開,正製作更好用的第二版中;蚯蚓養殖正在趙堃鎮專家指導下開發回字循環養殖法中,已成功一次,正實驗第二次中;DIY虻舍目前規劃二至三年內才完成,故尚未納入,若再加上虻蚓魚菜共生(原想向一位專家學習開發虻蚓魚菜共生,可惜機緣不足,目前尚無法進行),即能滿足一般家庭生產安心食物需求。

呼,終於把故事說完了,雖然上述說明可能不是很有趣,但其實DIYGreen我們愈玩愈有趣,最近因實驗低維護種菜法種了不算多的菜(不到一坪),居然讓我們除了能分享給老師助理以外,我及學生吃了好一陣子才吃完,也因此了解其實不需要很大的面積即可滿足一個家庭的需求,歡迎一起來玩!!!

高正忠謹識